簡介
9:00-17:00
汪山土庫始建于清道光初年,歷時半個世紀,于清同治年間建成。整座建筑東西長337米,南北深180米,占地108畝,共建有25棟抬粱穿斗式結構的青磚大瓦房。 這些房子的外墻連成一體,具有贛南客家圍屋的特點。青磚黛瓦、封火山墻,天井四水歸堂,墻頭黛瓦壘迭,檐口有句頭滴水,整個墻體一斗一眠,內用土胚灌斗,腰墻是眠磚,勒是為紅石,又呈現徽派建筑特征。外墻無粉刷,墻頭下粉門色線角,這是有別于徽派建筑而采用的當地建筑工藝。其中稻花香館,望廬樓等則按蘇州園林風格建造。 土庫建筑座北朝南,以祖堂為中軸,兩側各建四縱深宅,每縱深宅四至七進,共有房間1446間、天井572個,置身其中,冬暖夏涼。建筑內巷道縱橫,晴無日曬,雨不濕鞋。 其中“八尺巷”是土庫建筑群里—條橫貫東西的交通要道,土庫里每縱深宅之間正房與廚房之間均有隔巷,且門不相對,以防出現火災相互蔓延。隔巷下面埋有很多瓦缸,有回聲的效果,顯示出土庫的威嚴。